時間 2020年12月4日 (五) 15:10 PM 主持人:鄧熙聖系主任 發佈人:謝馨瑩 講者 杜正恭 教授 服務單位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講題 材料科技與人生哲理 Reminiscenc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Life Philosophy 地點 華立廳 語言 中文 摘要 本演講將回顧個人40多年來在材料工程與科學領域專研的成果,並深入討論材料科技在人類文明衍進及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,進而綜述底蘊於材料科技發展之東方哲理的相互關連性。 1977負笈美國普度大學核工所,研習核工材料的pressure sintering. 1979轉材料系,從事多元多相合金的擴散研究,專研合金冶煉、熱力學計算、擴散理論、SEM+EDX與數據電腦化分析。1983春回台,先涉足電子陶瓷、機械陶瓷的研發,與高溫合金的開發及電子顯微鏡分析工作,1987-1988在Cornell進修時進入sputtering與thin film的領域。垂40年在清華材料系的研究工作概括微電子構裝之金屬化與焊點可靠度、薄膜鍍製與材料之表面改質、鋰電池材料與奈米粉末、電子顯微鏡分析與鑑定及奈米機性量測。看似五花八門,實則one for all, all for one 後萬流歸宗為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aterials for Mobility. 近年來,復將多功能鍍膜的領域擴及有機與無機複合材料及仿生材料,最近著力於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的開發及其在能源材料、鍍膜、電子構裝及智慧農業與循環經濟等之應用,終極標的是Plasma for Life, for Humanity and for the Better Society. 另外,除了材料科技的開發外,多年來亦鑽研易經、老莊哲學與佛法相關知識,期望建立一個以東方儒、釋、道之哲學思維架構另類材料科學工程的技術平台,橫亙時空,開創新局。 學經歷 現為新竹清華大學材料系講座教授。 大學畢業於清華核工系,繼續研讀清華核工所與美國普度大學核工所,後轉讀普度大學材料系,1983年初獲博士學位,旋即回國任教於清華大學材料系,歷經副教授、教授、特聘教授,2012榮升講座教授,曾擔任清華大學訓導長、學務長(1994.9-1998.1)。獲得清華傑出教學獎二次與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三次,曾獲國際扶輪社服務傑出貢獻獎與教育部輔導工作特殊貢獻獎。2011.1~2013.12接任國科會材料學門召集人,2014.1~2015.12擔任台灣鍍膜科技協會理事長。近年來陸續榮獲侯金堆傑出榮譽獎、中國材料科學學會陸志鴻紀念獎章及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。 在學術研究方面,係以材料的表面改質之技術進行多功能鍍膜的開發、微電子構裝金屬化與焊點可靠度及鋰離子電池材料之改良。此外,亦從事各類材料之電子顯微鏡分析與鑑定及新穎生醫材料與有機/無機複合材料之開發。發表逾452篇國際期刊論文,逾426次國際會議報告與演講,並擁有25件(台灣、美國與中國大陸)專利。
地址:701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
電話:06-2757575-62600
傳真:06-2344496
化工系信箱:em62600@email.ncku.edu.tw
本網站所有文字圖形資料使用權為成大化工系所有 請勿任意轉載或轉貼 Designed by ESHOW |